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南坎攻坚战
来源 :  21:09:57

1944年6月下旬,为彻底粉碎日伪军对苏中四分区的“清乡”,新四军第1师师长粟裕下达了进攻日伪设在如皋封锁线上南坎据点的作战任务,由第3旅旅长陶勇指挥战斗,苏中军区特务4团担任攻打南坎据点的主攻任务。

南坎靠近黄海,是一个有两百多户人家的海滨小镇,也是日伪篱笆封锁线最东面的一个重要据点。这里驻有日军1个小队,伪军1个连,兵力不到200人,加上一些伪“清乡”机构办事人员,共有300人左右。但是南坎据点工事坚固,武器精良,弹药充足,加之东有鲍家坝,西有八总庙、七总、掘港,南有兵房、九门闸等日伪据点作为支撑点,互为依托,是颗“硬钉子”。

新四军特务第4团接到作战命令后,团长程业棠、副团长舒雨旺、参谋长康昌荣等人,根据地方党组织提供的情报,对南坎据点守敌的兵力、工事设施、武器装备及地形,反复进行了侦察核实,制定了作战方案。

图片3.jpg程业棠


6月26日晚,程业棠率特务第4团从苴镇、长沙一带悄悄插向南坎。到南坎后,各营、连按原定计划进入自己的阵地,开始悄悄地构筑工事。在地方武装、民兵配合下,将日伪据点包围起来。27日凌晨1时,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特务第4团1营、2营同时发起进攻。战士们首先突破外围篱笆和封锁沟,向设在围墙上的敌人碉堡发起猛攻。不久便将敌堡击溃,并乘胜冲入围墙,将敌人营房、碉堡分割包围。敌人见状,纷纷退守较大的碉堡,继续负隅顽抗。特务第4团指挥员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调集机枪向伪军驻守的碉堡射击孔射击,压制敌人的火力,突击组以方桌和湿棉絮制成的“土坦克”为掩护,接近碉堡后架起竹梯登堡,先占领碉堡顶部,再从上面向射孔里扔进手榴弹;乘敌人混乱之际,埋伏在附近的新四军战士乘势猛攻碉堡大门。激战至14时,伪军的碉堡被新四军逐一击破。新四军于是展开政治攻势。伪军连长见逃跑无望,遂率残部向新四军投降。

15时,特务第4团1营在2营6连配合下,向日军碉堡发起总攻。4团指挥员调集神枪手向敌人射击孔实施火力压制,击毙敌人的机枪手。接着炮兵将迫击炮前移,实施抵近平射,不久便轰开了一层围墙,并击中了敌人存放在碉堡里的汽油桶。趁大多数堡内日军跑到一层救火之际,突击队员迅速登梯占领碉堡顶层,用手榴弹炸开堡顶,将日军压至碉堡一层。战士们端着刺刀冲入,经过激烈的白刃战,将日军全部击毙。

强攻南坎据点的战斗打响后,驻掘港的日军警备队丹木中队长闻讯,即率14名日军和1名翻译,携带轻武器,赶来增援。当这股敌人来到南坎西南的界河村时,遭到新四军第1师3旅7团和担任预备队的特务4团3营的猛烈打击。日军中队长丹木及以下日军10余人被击毙,翻译被活捉,残部仓皇逃走。新四军乘胜追击,攻克掘港日军据点。在如皋县警卫团的政治攻势下,南坎据点附近鲍家坝据点的伪军也被迫投降。  

南坎据点的拔除,在日伪军数百里的篱笆封锁线上捅开了一个大缺口,为“清乡”区和非“清乡”区开辟了一条“海滨走廊”,为这之后的反据点斗争创造了条件。


作者:
上一条 : 海边战役
下一条 : 耙齿凌遭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