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八路军智取赣榆城
来源 :  09:34:09

1943年秋,八路军滨海军区为进一步巩固反“蚕食”斗争的成果,决定发动赣榆战斗。

赣榆是日伪军“蚕食”八路军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前哨阵地,驻有伪和平建国军第3671旅李亚藩部及伪保安队、盐警等共2000余人,敌人在总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有一定优势。赣榆城有高耸的城墙,碉堡林立,城防稳固,易守难攻。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符竹庭等经过周密研究,制订出“军事打击、政治争取、里应外合、全歼敌人”的作战方案,由军区主力老6团、23团以及海赣独立营等执行作战任务。考虑到是城市攻坚战,第115师代师长、政委罗荣桓特批了九二步兵炮1门和3发炮弹,以加强攻城火力。

战斗开始前,八路军各部避免和李亚藩部作战,佯装不敌,使敌人逐步放松了戒备。与此同时,地下工作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策反工作,在赣榆伪军内部建立起随时准备接应八路军入城的可靠关系,伪军第141团团长经过争取,保证在八路军攻城后按兵不动。

1119日上午,八路军主力突然把大摇大摆出城抢粮的一股伪军全歼。当日夜间,八路军各部和一部分地方武装秘密到达赣榆城外埋伏,突击队员化装成抢粮归来的伪军和运粮的百姓来到城下,在内线配合下叫开了城门,迅速将守城门的伪军俘虏。随后,主力部队相继扑入城内,向既定目标展开猛攻。战不多时,城中各据点的伪军已被基本肃清,李亚藩率领残部退入坚固的中心炮楼顽抗,企图死守待援。

图片13.png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右二)、政委符竹庭(右一)在指挥战斗

20日拂晓,从青口赶来的200多名日伪军接连发起两次进攻,企图救援赣榆守敌,均被八路军打援部队击退。总攻前,陈士榘、符竹庭一面部署将步兵钢炮作抵近射击准备,一面致信李亚藩,劝其弃暗投明。但李亚藩却认为八路军没有强大的炮火,奈何不了他们,拒绝投降。陈士榘和符竹庭命令向敌人开炮。第一发炮弹炸毁了敌人炮楼的一个瞭望孔,第二发炮弹将李亚藩指挥部大炮楼顶层掀掉半边,第三发炮弹正中李亚藩等伪军官的生活区。伪军家属们害怕再次遭到炮击,哭爹喊娘,催着李亚藩赶快投降。李亚藩顿时慌了手脚,只得放下武器投降,赣榆城宣告解放。

图片14.png

        这次战斗,八路军以牺牲3人、伤37人的极小代价,俘伪军1600余人,缴获步马枪830余支、轻机枪5挺、小炮14门、战马30多匹、汽车2辆,创造了内外线作战、智取和强攻相结合的光辉战例。在随后乘胜扩大战果的战斗中,赣榆周围的海头、兴庄等11个据点,也被八路军全部攻克。


作者:
下一条 : 八百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