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八百桥战斗
来源 :  09:29:56

1943年年初,在日伪军连续“扫荡”破坏和去岁的严重旱灾影响下,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路东地区春荒十分严重。2月,津浦路东军分区成立,根据地在党政军民多方努力下,好不容易才度过了春荒。然而,日伪为“蚕食”根据地、扩大伪化区,打通洪泽湖及运河交通线,以切断新四军淮河南北之联系,一面在各据点增强工事、加筑碉堡、补充并整训新兵,一面集结部分兵力向根据地袭扰,尤其是高邮、天长、六合等地的敌人更是频频出扰。

为坚决打击日军企图,开辟天(长)扬(州)间的新地区,进而与1师打通联系,新四军第2师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命5旅(兼路东军分区)率1314团及地方武装,于4月和5月,在天扬地区和运河沿线连续作战10余次。5月中旬,在反“扫荡”斗争不断取胜的同时,根据地迎来喜人的丰收景象:田野里小麦一片金黄,家家户户喜气洋洋,磨刀、整场,准备开镰收割。

就在这时,当地抗日民主政府突然派人送来一份紧急情报,说驻六合县城的日军第15师团60联队所属之村上大队纠集数百伪军,即将到八百桥、四合一带“扫荡”,希望部队前去打击敌人,保卫麦收。此时,5旅在组织攻击敌据点后率13团刚回到路东地区不久,旅部驻天长西北之大李庄,13团驻天长以西的汊涧一带整训,东南支队则由六合东北之吴圩移驻四合墩东南之花园庄。接到情报后,5旅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立即召集军分区部队主要领导开会。

在旅部作战室里,13团团长饶守坤、东南支队司令员魏然等,与5旅首长们一道,围着六合县的地图对敌情作了分析,认为敌人此次来袭,兵力众多、装备精良,显然蓄谋已久。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更是抗战的物资基础。分区各部刚打了几场恶仗,虽仍需花时间来整训并补充兵力和装备、弹药,但此时根据地军需民食在去年遭灾的情况下本就严重不足,又怎容得敌人前来打劫?会议决定:必须打击敌人的气焰,保卫群众的丰收果实!这既是保粮食,更是保民心。情况刻不容缓,13团、东南支队和八百桥游击大队领命而去,对部队进行了紧急动员、部署。

图片11.png13团团长饶守坤图片12.png东南支队司令员魏然


520日晨,日军600余人及骑兵一部,加伪军一部共1000余人,兵分3路,气势汹汹向八百桥合袭而来,企图抢收小麦。日夜急行军赶来并隐蔽于这一地区的13团和东南支队,在八百桥游击大队的协助下,予敌以迎头痛击。敌凭借优势火力,于12时侵入八百桥街上,双方展开巷战。第13团坚决反击,直至白刃肉搏,终于将敌人逐退。

残敌向六合县城逃窜。新四军及民兵又跟踪追击,直抵六合城郊。此次战斗,军分区主力在地方武装的协同配合下,毙伤日伪军100余人,保卫了八百桥,保卫了这一地区的麦收。当地两位绅士孙竹吉、孙酉礼闻讯,自动捐出法币2000元,以表慰劳之意。广大民众更是欢欣鼓舞,纷纷慰劳新四军。共产党、抗日军队的威信空前提高。


作者:
上一条 : 八路军智取赣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