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新四军第2师第5旅13团根据上级部署,集中在安徽省天长县汊涧一带整训。16日9时许,当地抗日民主政府忽然派人送来了一份情报:江苏省六合县(今为南京市六合区)八百桥镇的日军1个小队、伪军一二百人,明日要到根据地四合墩一带“扫荡”、抢粮,希望主力部队火速前去,打击敌人,保卫秋收。
第13团团长饶守坤迅速向上级报告,得到批准后,饶守坤率3个营先后向桂子山前线进发。17日拂晓,团侦察队到达桂子山前线后,继续沿着八百桥方向向前侦察敌情,途中同敌人先头部队遭遇并交火,侦察队边打边退,敌人紧紧咬住不放,已经追到桂子山。饶守坤登高观察,发现眼前敌人黑压压一片,大概有七八百人。此外还有骡马拖曳着大炮,一路扬起漫天尘土。
饶守坤
敌情有了重大变化。打还是撤?第13团的几个领导紧急召开“碰头会”。大家经过分析认为,这时撤的话,敌人占领了桂子山,居高临下,我们的伤亡不堪设想,更重要的是完不成保卫秋收的任务,群众将会遭受巨大损失。最后一致决定:坚决打!饶守坤随即调整部署:第2营第5、第6连占领桂子山对面的丁家山头,第4连占领桂子山北面的无名高地,第l营沿着山下的道路,由北向南从正面向敌人压过去,把敌人的队伍从中间切断。指挥所设在丁家山头北面的黄泥山北坡上,第3营为预备队随团指挥所行动。
第13团的作战决心得到了旅长成钧的坚决支持,命令旅部特务营跑步赶往距桂子山六七里路的上顾庄,作为团的预备队。
9时许,战斗打响,枪炮声瞬间搅成了一团。敌人企图先集中力量把无名高地拿下,再夺取路西一线的丁家山头,4连守卫的无名高地成了争夺的焦点。在炮火掩护下,日军连续攻击7次,均被击退。第4连指战员顽强抗击,打到最后,全连120多人只剩下1名排长带着20余人坚守阵地。
日军拿不下4连的无名高地,便把主要攻击力量转向第5、第6连的阵地,疯狂地发动进攻。饶守坤下令把第2、第3营的轻机枪和团部的重机枪都集中起来使用,支援第5、第6连坚守阵地。同时,把预备队第3营的第7、第8连也投入战斗。双方展开反复激烈的争夺。日伪军狗急跳墙,竟惨无人道地连续多次使用毒气。第13团战士用水浇湿衣服和毛巾,堵上鼻孔继续坚持战斗,敌人没能夺走一寸阵地。
战至16时,旅部特务营增援赶到,从敌人的侧面猛烈出击。日伪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一下乱了阵脚。17时左右,第13团部队趁势从多个方向发起冲锋,把敌人全部压到桂子山脚下的几个小庄子里,包围起来。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一鼓作气将其全歼。21时,日伪军乘夜色逃走。
桂子山战斗经过要图(1943年8月17日)
桂子山战斗,是淮南新四军与日伪军打得最激烈的战斗之一,第13团副团长陈宗胜和政治处副主任李秉初等122 人壮烈牺牲。尽管第13团伤亡较大,但取得了歼灭日军精锐远东混成旅小田大队180余人及伪军100余人的光辉战绩,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使日伪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出来“扫荡”、抢粮,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斗志。
桂子山战斗死难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