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第一章 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投身大革命洪流
来源 :  15:31:20

第一章 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投身大革命洪流

 

 

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江苏是全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组织的省份之一。1922年,江苏地方党组织相继建立,领导工农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掀开了江苏革命历史新篇章。

一、近代以来江苏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由此兴起。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部。历史上,江苏就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文荟萃之地。进入近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华大地大举侵犯,江苏成为遭列强蹂躏的重灾区之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从长江口溯江而上,沿途烧杀抢掠,在南京下关江面上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通称《南京条约》)。此后,帝国主义列强在江苏开商埠、辟租界,抢占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还大搞鸦片贸易,江苏深受其害。不平等条约更是加重了江苏人民的负担。江苏被迫替清政府分担大量赔款和外债,每年承担份额占全国的20%左右,成为沉重不堪的财政负担。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江苏人民一次次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压迫。在鸦片战争中,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率领吴淞炮台守军舍命激战,全部壮烈献身;镇江守城军民与侵略者殊死搏斗,许多人为国捐躯。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江苏成为太平天国革命风暴的中心。太平天国坚决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承认《南京条约》。由于中外反革命力量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最终失败。

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江苏任过巡抚的林则徐、在江苏为官多年的魏源等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他们的思想和言论对于启迪人们把视线投向世界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1864年,在苏州设立的洋炮局,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器制造军械弹药的近代工厂,拉开了江苏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序幕。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近代陆海军,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了政治制度层面。以变法维新为主题的政治运动在知识分子中成为潮流。在“公车上书”中,江苏有46名举人参加。江苏各地知识分子还纷纷结社、办报,宣传维新思想,如苏州的“苏学会”、南京的“蒙学会”“测量学会”“劝时学会”等;报纸则有《强学报》《富强报》《求是报》《无锡白话报》等。这些社团和报纸,积极宣传改革变法,影响很大。维新变法因触动清廷顽固派的利益而遭到残酷镇压。

维新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汹涌浪潮已无法遏制。1900年开始,江苏民族工业加快了发展步伐,掀起了第一次投资办厂的热潮。到1911年,江苏新办企业117个。南通的张謇是爱国实业家,致力于“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兴办实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影响深远,是江苏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近代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西方帝国主义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导力量。

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同时,江苏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在逐步壮大。据有关资料估算,到1911年,江苏产业工人总数在5万人左右,其中无锡、南通、苏州三地的21家纺织厂、缫丝厂就有工人2.7万人。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境极为悲惨。民族资本家在同洋商的激烈竞争中,为了求得企业的生存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主要手段就是尽量减少投入,压低工资,榨取剩余价值。工人们用血汗为江苏早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对所受的剥削压迫,也有过局部的零星的反抗,但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大多数是自发性的经济斗争,江苏的工人阶级还是自在的阶级。

江苏知识界的民主革命活动也日趋活跃。陈去病、柳亚子、陈范等江苏籍知识分子,分别在家乡武进、常熟、吴县、吴江、无锡等地,联络进步青年,建立爱国团体,创办新式学堂,出版进步刊物,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这一时期,鼓吹反帝反清的《苏报》《女学报》《二十世纪大舞台》等进步报刊陆续出版,同时还有许多宣传新思潮、新学的书刊大量涌入江苏。这些刊物尽管观点并不一致,但都程度不同地冲击、动摇着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石。

江苏知识界在思想战线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斗争的同时,也积极参加维护民族利益的反帝爱国运动。首先是1903年的拒俄运动,南京学生和各界群众数千人集会声讨沙俄的侵略罪行;1905年,江苏知识界积极响应发端于上海的反美爱国运动,成为全国反美运动的重要一翼;1907年,江苏、浙江人民争取沪杭甬铁路路权的斗争取得胜利。

191110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迅速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江苏是全国第十个宣布光复的省份。19121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革命成果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手中,资产阶级革命所追求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破灭了。此后,各派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勾结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展开混战,江苏多次成为各派军阀混战的战场。军阀混战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人民饱受兵燹和战乱之苦。

实践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及江苏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必须由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兴阶级及其政党来承担,它历史地落到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