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如何评价“苏南模式”?在新形势下,“苏南模式”怎样“适者生存”并不断完善和创新?一度成为人们普遍议论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就有关问题略谈几点浅见。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苏南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人们从事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是具体、生动的,千差万别,每一个具体活动都是在不同的历史、地理、自然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各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苏南模式”是理论界对苏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概括,其特点是:发展经济坚持以发展公有制集体经济为主,以发展乡镇工业为主,以市场取向为主,实现地区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走一条实现社区内农民共同富裕的道路。简言之,就是“三为主一共同”的道路。
评价“苏南模式”,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必须坚持尊重事实,尊重群众。“苏南模式”正是苏南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地方党政组织领导下的创造性实践。它产生于中国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自然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由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是苏南人民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创举。其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一是苏南的社会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二是苏南经济增长的幅度大提高,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三是苏南人民的生活大改善,在全省全国率先实现小康。其地位简单地说,江苏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在苏南,江苏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在乡镇企业。在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已是“五分天下有其四 ”,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乡镇工业“三分天下有其二”。具体地说有八条成绩:一是苏锡常三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000—2500美元;二是农业稳产高产,多年来稻麦两熟稳产高产每亩达1000公斤以上,基本实现了产业化、现代化程度较高;三是劳动力百分之九十以上实现了向二、三产业转移,其中相当部分向城镇工业区集中;四是工业门类多,技术进步快,涌现了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五是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带动地区经济新的发展,同时大量创汇,初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六是财税创收多、增幅大,对省和中央作了重大贡献;七是城乡建设面貌大变样,现代化小城镇星罗棋布,城乡差别显著缩小;八是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以无锡为例,农村人均年收入已达4600元),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
1992年李鹏同志给华西村的题词是:“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这个“希望”已在苏南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变为活生生的令人赞叹的现实。
“苏南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检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实证
“苏南模式”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持续再发展的宝贵财富。
(一)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实现农业稳产高产,是“苏南模式”得以发展的可靠基础。
(二)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改革,是“苏南模式”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是“苏南模式”得以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坚持综合协调,在协调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是“苏南模式”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五)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是“苏南模式”得以发展的根本关键。
同任何经济模式一样,“苏南模式”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没有不足之处,一些传统的观念不可能一下子冲破,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苏南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和种种矛盾。具体表现为:
(1)产权不明,政企不分;
(2)投资主体过于单一;
(3)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在社区局部利益驱动下,不合理竞争和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
(4)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5)环境生态状况恶化;
(6)廉政建设形势严峻。
“苏南模式”的成绩是巨大的,是主要的,经验是生动丰富的,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新的形势下,人们对“苏南模式”的成败得失加以反思,深入思考是可以理解的。“反思”不是全盘否定,对事物进行“反思”,就是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使之更好地发展。因此,这种“反思”应该是“扬弃”,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苏南模式”必将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继续不断完善、创新发展,再造历史新辉煌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可能被变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列宁语)。外界不要因为一提“反思”,就误认为似乎“苏南模式”不行了,不能因为存在不足而否定“苏南模式”,苏南的干部群众,也不必回避“反思”,但也不能只见成绩,看不到不足,因而固步自封。如果认识只停留在原来的经验阶段、那么随着条件的变化,优势会弱化,“财富”就会变为“包袱”。唯有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克服直线性、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官撩主义、形式主义,按唯物辩证法办事,才能继续有所前进。
“苏南模式”要创新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用十五大精神统一思想。要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为核心,以激活机制为手段,以配套改革为纽带,积极推动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上新轨道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苏南模式”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产业化的进程,既是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的过程,也是干部群众逐渐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发展规律的过程。“农业产业”后面加上个“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苏南农村在农业产业化上已有相当好的基础,今后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如何完善和提高的问题。一是思想要进一步解放,观念要进一步转变,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见现实市场,不见潜在市场;只图快速发展,不讲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是不行的。要“科学决策在前,科学计划在前,科学组织在前”,引导农民人“感觉农业”的必然王国走向“理性农业”的自由王国。这自然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要经过长期的奋斗;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依据农林牧副渔多门类,种养加齐发展,科教农紧密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要求,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名特优产品示范基地和各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是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坚持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材料、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原则,形成“龙型”经济;四是要进一步健全经营结构,形成政府建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点线面结合的多层次网络;五是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采取契约、合同方式、规范企业和农户的行为,走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保障机制,使得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保证,企业也可以减少市场风险。
(二)产权制度改革要有新突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苏南模式”已越来越感到活力不足,改革势在必行,苏南从1991年就开始进行改制试点,1993年全面推开,但由于思想上没有突破传统观念,机械地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有的干部群众总以为自己搞的是正宗的社会主义模式,改制工作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产权制度,纠缠于姓“公”姓“私”的争论,直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改制工作才广泛实行。现在看来要从以下几点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第一,改革方向上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二,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
第三,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
第四,坚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利益的原则,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减少社会震荡。
(三)经营管理机制上要创新优势
一是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灵活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要辩证地理解发展速度问题,外延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再也不能搞了,必须从国际国内大市场出发,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取那种“项目成功之日,也就是企业破产之时”的教训,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依据市场原则加快公有资本、民间资本、国外资本的融合,以实现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忌“拉郎配”,搞“捆绑夫妻”。特别要重视掘苏南民间资本,积极引导,增强农民投资意识。二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法则、规范健全、高效的管理机制。与产权制度变革相适应,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尽快构筑起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的体制,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三是建立技术改造、引进人才、产品开发、创新的科技进步机制。四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
(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要迈上新台阶
由于“苏南模式”结构单一,投资主体单一,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其思想根源还是对我国的国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不足)因此对其它区域的发展路子采取排斥态度,如对“温州模式”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不以为然,抑制了本地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多年来,苏南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一直很小,位微量轻,占经济总量的10%不到。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了新的理论概括,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各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成为苏南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
苏南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军,是个可喜的新起点。但人们还是有转变思想观念的问题。“冲破‘围城’天地宽,一支红杏出墙来”再次要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已经初步富裕起来的苏南农民来说,目前投资个体私营经济的资本仅是冰山一角,资本主体沉积在银行里,潜力很大,储多贷少,国家负担加重。现在的问题是政府要积极引导,职能部门要真心办实事,税费要公开,负担要减轻,管理要加强,服务要跟上。
(五)乡镇企业要有新发展
实践是一个永无止息的发展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永远比认识走得快,其实当人们提出对“苏南模式”进行“反思”的时候,“苏南模式”早已前进了,开始了二次创业。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经营管理机制的转变,苏南乡镇企业正在裂变中进发了新的巨大活力,不仅继续保持了持续发展的态势,而且呈现出规模大、创利税多、资本经营和资产经营活、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等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