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毛泽东在“长江”舰上
来源 : 《世纪风采》2019年第4期 16:10:47

      1953年初,中央决定在6月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掌握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的第一手资料,毛泽东决定从武汉至南京进行沿江考察,沿途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汇报和建议,并对海军提出要求: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作出“走水路,乘军舰去”的指示

  在确定这次考察的行程时,毛泽东明确指示:“走水路,坐军舰去。”“走水路”是为了考察水利,“乘军舰”是为了视察海军。经过军地多部门协调,最终决定由华东军区海军淞沪基地派出舰只前往武汉执行任务。

  1953214日,大年初一。凌晨5时,华东军区海军淞沪基地第一巡逻艇大队“长江”舰政治委员刘松接到通知,要他火速去大队部受领任务。在大队部,他看到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的命令,“长江”舰立即前往武汉执行任务,“洛阳”舰护航,第一巡逻艇大队大队长王德祥担任编队指挥。当日,“长江”舰、“洛阳”舰先后起航,溯长江而上。

  到达江苏江阴(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所在地)后,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马冠三又带领两个长江航运局的领航员登上“长江”舰,继续西进。天空飘起了雪花,江风越刮越大,视野变得迷茫起来,航道很难看清。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夜航,连两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都很少遇到。他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领航,但“长江”舰还是在沙洲上搁浅了。舰上官兵们都急出了一身汗,好在长江下游的沙洲大多是沙泥底质,军舰迅速脱离险境,继续冒着风雪溯江而上。

  经过三天三夜的全速航行,217日凌晨,官兵们终于看见了武汉江汉关的钟楼。从马冠三到普通士兵,都觉得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航行,但却不知道究竟在执行什么任务,一切都显得神秘而森严。

  “长江”舰停靠在江汉关4码头待命。17日上午,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军委海军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杨怀珠来到“长江”舰,召集马冠三、王德祥以及刘松等两舰主官开会。罗瑞卿下达了“毛主席要乘坐军舰视察”的任务。经过军地多部门协调,最终决定“长江”作为毛泽东的座舰,“洛阳”舰担任护航和备用任务。

  219日清晨,工作人员从岸上搬来两条长凳,一块4尺宽6尺长的木床板,一把木架帆布椅子,一捆火车上用的卧具,其中有一条薄棉垫、一条白床单、一床白里绿面的被子,还有一条普通的毛毯,在刘松等人的配合下,置于舰上专设的舰长接待舱里,作为毛泽东的卧舱。

  两舰为了执行这一光荣使命,进行了周密准备,考察调整了随舰人员,整理了舰容舰貌,补充了燃油和淡水。为确保安全,还卸下了两艘舰上的所有的弹药。“长江”“洛阳”二舰一切准备就绪,全体官兵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期待着领袖登舰。

  发出“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号召

  219日中午,毛泽东身穿黄绿色大衣,头戴黄绿色的解放帽,在罗瑞卿、杨尚昆等人陪同下,来到江汉关4码头的趸船上。随着一声长笛鸣响,“长江”舰官兵列队立正,向毛泽东敬礼。王德祥正步上前:“报告毛主席,‘长江’‘洛阳’两舰备航完毕,请主席登舰!”毛泽东挥手答礼,向海军官兵致意,登上“长江”舰。随后,“长江”舰在“洛阳”舰护航下,缓缓驶离码头,向着长江下游航行。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视察人民海军的军舰,显得很兴奋。在刘松等陪同下,毛泽东逐一视察“长江”舰每个战位、每个舱室,与官兵们亲切交谈。  

  毛泽东首先看了主炮,枪炮长贾荣轩介绍这是日本造的88式高射炮,原是陆军用的,后来改装到军舰上。毛泽东充满信心地说:“再过5年,我们一定能装上自己造的大炮!”

  走到驾驶台,刘松向毛泽东介绍了副舰长王内修,说现在“长江”航行都由他负责。毛泽东微笑着对王内修说:“噢,下面的徒弟们都听话吗?”“都很听话。”“那要好好带徒弟啊!

  此刻,毛泽东像想到了什么,停下问刘松:“现在你们舰上的人员都是从哪里来的?”刘松答:“有的是陆军调来的,有的是青年知识分子参干的,还有一部分是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从陆军来的有多少人?”“40多人。”“青年知识分子有多少人?”“也是40多人。”“原海军人员有多少人?”“30多人。”“那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是的。”“他们吵不吵嘴?”“不吵嘴,很团结。”“这就好!”毛泽东反复强调从陆军来的官兵,要多向原海军官兵学习技术。

  这时,刘松向毛泽东介绍航海长刘兴文。当毛泽东听说他是从四野四十军调来的,就问:“四十军不是到朝鲜去了吗?”刘兴文答:“四十军去朝鲜前我就调海军了。刚刚从大连海军学校毕业分到舰上不久。”“我听说你们陆军来的有些同志不安心干海军。你愿意干海军吗?”“我们都愿意干海军!”毛泽东听了高兴地点点头。

  毛泽东走下机舱,问机电长丁永才:“你管的这是什么机器?”“这是轮机。”“你技术学得怎么样?”“现在学习3个月,顶过去学3年。”“你要很好地带徒弟啊!”毛泽东说完,向丁永才伸出手去,丁永才急忙用棉纱擦手,但油腻擦不掉,但毛泽东已握住了他的手。

  毛泽东来到前甲板,江风刮得紧,把水兵们的披肩吹得乱舞,他伸手摸摸身旁的一名战士的衣服,关心地问:“穿得这么少,冷不冷?”“不冷,外面是呢衣,里面是绒衣。”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毛泽东又问书记员姚恩煜:“你干什么工作呀?”姚恩煜立即报告:“协助舰首长承办文件。”“噢,是拿笔杆子的,我也是拿笔杆子的,我们是同行哟!”边说还边做了一个拿笔写字的手势,引得大家笑了起来。得知姚恩煜还读过师范,毛泽东笑道:“和我一样,我也读过师范。”

  这时,毛泽东把目光转向大家:“你们到过北京吗?”有几个人回答:“我们到北京参加过国庆检阅。”毛泽东高兴地说:“那我们早见过面,是熟人啰!”“参加天安门检阅时,没有看清楚主席。”毛泽东便向前走了一步,笑道:“那现在看清楚了吧?”大家哄然大笑。

  毛泽东询问大家是什么地方人,从哪里调来的,然后扳着手指头说:“你们当中,有山东的、浙江的、江苏的、河北的;有陆军来的,有军事干校来的,有原海军人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我们要搞好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毛泽东严肃地指出:帝国主义如此欺侮我们,我们要争气!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一定要建设人民的海军。过去我们只有陆军、炮兵;现在我们有了装甲兵,还要有强大的空军、海军。现在我们海军还不够强大,我们要一齐努力干!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不行就再来一个五年计划,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有大的军舰了。

  大家虽然站在凛冽的寒风中,但听了毛泽东鼓舞人心的讲话,浑身上下都热血沸腾。

  20日凌晨,“长江”舰泊九江港。上午10点多钟,泊在江中的“洛阳”舰发来信号,请求毛主席到“洛阳”舰上去。毛泽东欣然同意,风趣地说:“哪家要我哪家去!”“洛阳”舰立即起锚,靠在“长江”舰的右舷。

  下午230分,毛泽东登上“洛阳”舰,同舰长丛树生、副政委胡玉成握手,然后走进驾驶室,握住舵轮转动了几下,问:“这是驾驶盘吗?”丛树生答:“海军的术语叫舵轮。”毛泽东说:“对,应当用海军术语。看,我今天也学习海军技术了。”

  出了驾驶台,毛泽东登上指挥台。丛树生向他介绍了测距仪和罗经方位圈的用途。毛泽东听后,双手扶着方位圈测了个方位。他强调要以陆军为基础,以工农为骨干,团结教育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  

  毛泽东看到指挥舱壁上挂着谭震林为“洛阳”舰的题词“为太平洋和平而奋斗”,有感而发:“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帝国主义从海上破门而入,侵略我们国家。中国人民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把祖国的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海上铁路。”

  当得知“洛阳”舰排水量只有1000吨、“长江”舰还不到500吨时,毛泽东提出“想看看海军最大的军舰和最新的装备”。

  来到舰的后甲板,官兵们都围了过来,毛泽东问:“同志们都习惯海上生活了吧?”“都习惯了!”毛泽东点点头,又说:“过去你们在陆地上,那时要求你们爱山爱土;今天你们在水上了,大家就要爱舰、爱岛、爱海洋!”

  “洛阳”舰航行到彭泽县江面,小孤山出现在军舰左舷。毛泽东来到前甲板,举起望远镜凝望着一峰独峙大江中的小孤山。他上次坐船经过小孤山还是30多年前的1921年夏,他与何叔衡乘船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遥想当年,他一语双关地说:“过去这边的水道很窄,现在变宽了。水道变了,世界也变了。”

  220日晚,舰泊安徽安庆码头,毛泽东上岸休息。221日上午9时,毛泽东回到军舰,杨尚昆向他汇报说:“官兵们希望合影和题词。”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嘛,同舟共济好多天,应该合个影。”杨尚昆说今天阳光好,建议上午照相,毛泽东欣然应允。他先到靠在“长江”舰外舷的“洛阳”舰上照了4张,然后回到“长江”舰也照了4张,官兵们簇拥在毛泽东周围,留下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著名的合影照片。有的战士提建议,照片洗出来后能不能给我们一张?毛泽东十分风趣地指着新华社摄影记者齐观山说:“叫他给你们,他要是不给,你们就来北京找我!”

  221日夜,毛泽东在“长江”舰卧舱里,提笔凝思,并参考随行人员意见后,挥毫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写完以后,他不满意,把纸揉成一团扔进纸篓里,重新写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题词中加了“一定”二字。

  222日凌晨3点,“长江”舰到达南京下关码头。早上,陈毅、张爱萍等到码头上迎接毛泽东,然后乘车前往南京视察。毛泽东特地委托罗瑞卿转告刘松:“同志们辛苦了,谢谢大家!我们上去了,以后有时间再来看望你们。”罗瑞卿再三嘱咐,一定把主席的话传达到每个同志,最后还告诉刘松:“主席的题词搁在办公桌玻璃板上。”

  刘松等兴冲冲地来到毛泽东卧舱。题词在玻璃板上,一式二份,内容一样。他们留下了一张‘军’字出头的题词,另一张给了“洛阳”舰。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华东军区海军紧急调来2艘较大的护卫舰、1艘登陆舰和2艘较新式的鱼雷快艇到南京江面受阅。224日的中午,毛泽东冒雨来到下关中山码头,先上护卫舰“广州”号,观看水兵操炮演练后,登上护卫舰“南昌”号,在舰上检阅了登陆舰“黄河”号和一〇一号、一〇四号鱼雷快艇的高速航行演练。

  陈毅对毛泽东说:“这是海军最大的舰了。”毛泽东问了3艘军舰的吨位后说:“这3艘舰加起来的总吨位,也没有‘重庆’号的吨位大,比起美国第七舰队的军舰就更小了。”他伸出小指头晃动了几下,然后把左手放在离甲板较低的位置说:“现在我们的海军只有这么多。”又把左手抬高一些说:“帝国主义的海军有那么多。”接着扬起右手往上一举说:“将来我们的海军要这么多!要有大舰!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之后,我们的海军一定能强大起来!”

  应官兵们的请求,毛泽东在“南昌”舰上,再次写下了与“长江”舰、“洛阳”舰内容相同的3张题词,只是落款时间为224日。毛泽东的题词极大地鼓舞了受阅舰官兵乃至全体海军官兵建设强大海军的信心和决心,这种鼓舞一直持续至今,成为海军一步步走向强大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李曼容)

作者:梅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