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淮北33天反“扫荡”
来源 :  09:18:43

1942年冬,日军对淮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冬季大“扫荡”。1113日,日军以第17师团、独立混成第13旅团各一部及数部伪军共7600余人,另配120辆汽车、8架飞机、9艘汽艇、2辆坦克等装备,兵分5路,以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青阳镇为核心目标进行重兵合围。妄图利用其海陆空军的优势,一举歼灭新四军第4师及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

图片7.png

1114日晚,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召集会议,分析敌情,确定了反“扫荡”的方针和步骤。1114日当晚至19日,新四军第4师部队机关、后方机关和各部队陆续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当日伪军猛扑师部所在地半城时,师部驻地早已人去楼空。日伪军又扑向双沟、鲍集等地,均无收获。地方党政干部组织了小股武装,就地坚持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迷惑、疲惫和消耗敌人,使其腹背受敌,惊恐不安。根据地人民一面坚壁清野,一面破坏道路,使日伪军不仅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而且冻馁交加,十分窘迫。日伪军很快陷入被动局面。

1120日至30日,跳出包围圈的第4师主力部队,寻找日伪军的薄弱点,连续发动猛烈攻击进行破袭反攻,不断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25日,骑兵团奇袭泗县县城,烧毁日军弹药库,迫使合围部队分兵回援。根据地群众组成“破击队”,3天内破坏铁路120里,炸毁桥梁23座,切断日军后勤补给。新四军指战员还到处散发传单,发动强有力的政治攻势,使日伪军军心动摇。

待日军兵力分散,第4师转入反攻。121日至16日的半个月中,新四军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歼灭战和阵地争夺战。残存的日伪军在尚能控制的青阳、马公店、金锁镇及泗宿公路上的各个要点上构筑据点,改进攻为退守,企图分割根据地,实行划区“搜剿”。这样,全力拔除敌据点,就成为新四军夺取这次反“扫荡”斗争最终胜利的关键。彭雪枫亲率骑兵团实施“骑兵大穿插”,3天内摧毁日军据点7处,缴获电台12部。129日青阳镇攻坚战,新四军首创“火龙突击队”,用浸油的柴草火攻突破日军机枪阵地。

图片8.png彭雪枫


129日夜,日军1000余人突袭426团驻地朱家岗,企图围歼新四军主力。团长罗应怀果断下令固守,以4连、5连及部分兵力依托村落工事血战18小时。战斗中,日军以坦克、火炮猛攻,26团官兵用手榴弹、大刀与敌肉搏,12排全员战死,310余人困守地窖仍顽强抵抗。危急时刻,韦国清率骑兵连突袭日军侧翼,牵制火力,最终助26团击退敌军。朱家岗战斗歼灭日伪280余人,这一仗打退了敌人嚣张气焰,成为淮北33天反“扫荡”作战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仗。

敌人在连遭打击之后,被迫于1216日从青阳、马公店、金锁镇等撤走。新四军乘胜追击,直逼泗(县)宿(县)公路和泗县城下,彻底粉碎了这次“扫荡”。

历时33天的淮北反“扫荡”中,新四军第4师和地方武装进行共大小战斗37次,毙伤日伪军500余人,俘270余人,收复青阳镇、马公店、金锁镇等据点多处,淮北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新四军牺牲73人,第26团团长罗应怀等346人负伤。


作者:
上一条 : 巧克韩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