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伪在苏中“八一三大扫荡”受挫后,又气势汹汹地开始分区“扫荡”。11月初,日伪军集中1000人以上的兵力,兵分三路重点“扫荡”如西县(今为如皋市),合围点在卢港、高明庄一带,企图聚歼新四军第1师1旅机关和主力部队。
当时,第1旅所属的第2、第3团已开赴高邮、江都进行恢复根据地的工作,仅留下旅部机关及1团驻扎如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形势,1团采取迂回战术,避敌锋芒,转移隐蔽。日伪军连连扑空,疲惫不堪,见无法找到新四军,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撤回据点。
一直密切关注各路日伪军动向的旅长叶飞决定捕捉战机,打击撤向黄桥的一路日伪军。这一路日伪军共600余人,由日军大队长加藤率领,有日军100余人、伪军约500人,由于疲劳、轻敌,行动拖沓。11月14日下午2时,其他几路日军已离开高明庄约一小时的路程。叶飞果断下达出击命令,隐蔽在高明庄东北薄家湾的1团3营由团参谋长刘亨云带领,绕到庄东头,派出前卫连向敌伪猛扑过去。日伪军顿时乱了阵脚,见新四军来势凶猛,遂且战且退,企图占据庄子里一排比较坚固的砖房固守待援。3营派出一个连以小分队作多头佯攻,将日伪军紧紧咬住,并用火力封锁了退路。
叶飞
考虑到村舍攻坚比较难打,还会给群众造成伤亡和较大损失,叶飞和1团团长王萱春、政委曾如清商定,将敌伪向西逐出至高明庄外围加以歼灭。庄外围的伪军见新四军包围上来,便抢先夺路逃跑,被新四军快速出击、大批歼灭。慌乱之中,日伪军撤到庄西北角的开阔地,进入到新四军的包围圈。
王萱春
日军知道四面被围,便和200多伪军混合编组,凭借一些干涸的水沟和坟堆负隅顽抗。新四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逐步缩小包围圈。凌晨3时左右,敌人趁机向黄桥方向突围而去。
高明庄战斗,共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其中日军80余人,日军大队长加藤亦被击伤,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这次战斗,是新四军在如西地区进行的第一次规模较大并取得重要战果的战斗,打乱了日伪军的“扫荡”计划。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了这次战斗。